首页
关于
说说
壁纸
更多
统计
Search
1
任何题目都可以套的万能作文英语
2,818 阅读
2
第二职业干点什么好呢 适合普通人空余时间做的4个副业
900 阅读
3
feng拼音怎么读 feng的读法
854 阅读
4
西游记第一回故事梗概 西游记第一回故事梗概内容
681 阅读
5
圣经中关于人类的起源的传说
615 阅读
万象
教育
故事
励志
资料
范文
演讲稿
策划
求职信
模板简历
投资
登录
/
注册
Search
标签搜索
热点资讯
教育资讯
大学排行
报名
大学介绍
生活
百科知识
求职信
历史典故
工作心得
演讲稿大全
唐朝故事
宋朝故事
政策
明朝故事
汉朝故事
教育
专业排行
元朝故事
高考查分
muzi845
累计撰写
43,226
篇文章
累计收到
2
条评论
首页
栏目
万象
教育
故事
励志
资料
范文
演讲稿
策划
求职信
模板简历
投资
页面
关于
说说
壁纸
统计
搜索到
396
篇与
历史典故
的结果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昭君出塞_1200字
"汉宣帝在位的时候,汉朝又强盛了一个时期。那时候,匈奴由于贵族争夺权力,势力越来越衰落,后来,匈奴发生分裂,五个单于分立,互相攻打不休。 其中一个单于名叫呼韩邪,被他的哥哥郅支(郅音zhì)单于打败了,死伤了不少人马。呼韩邪和大臣商量结果,决心跟汉朝和好,亲自带着部下来朝见汉宣帝。 呼韩邪是第一个到中原来朝见的单于,汉宣帝像招待贵宾一样招待他,亲自到长安郊外去迎接他,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宴会。 呼韩邪单于在长安住了一个多月。他要求汉宣帝帮助他回去。汉宣帝答应了,派了两个将军带领一万名骑兵护送他到了漠南。这时候,匈奴正缺少粮食,汉朝还送去三万四千斛(音hú,古时候十斗为一斛)粮食。 呼韩邪单于十分感激,一心和汉朝和好。西域各国听到匈奴和汉朝和好了,也都争先恐后地同汉朝打交道。汉宣帝死了后,他的儿子刘�(音shì)即位,就是汉元帝。没几年,匈奴的郅支单于侵犯西域各国,还杀了汉朝派去的使者。汉朝派兵打到康居,打败了郅支单于,把郅支单于杀了。 郅支单于一死,呼韩邪单于的地位稳定了。公元前33年,呼韩邪单于再一次到长安,要求同汉朝和亲。汉元帝同意了。 以前,汉朝和匈奴和亲,都得挑个公主或者宗室的女儿。这回,汉元帝决定挑个宫女给他,他吩咐人到后宫去传话: “谁愿意到匈奴去的,皇上就把她当公主看待。” 后宫的宫女都是从民间选来的,她们一进了皇宫,就像鸟儿被关进笼里一样,都巴望有一天能把她们放出宫去。但是听说要离开本国到匈奴去,却又不乐意。 有个宫女叫王嫱(音qiáng),也叫王昭君,长得十分美丽,又很有见识。为了自己的终身,她毅然报名,自愿到匈奴去和亲。 管事的大臣正在为没人应征焦急,听到王昭君肯去,就把她的名字上报汉元帝。汉元帝吩咐办事的大臣择个日子,让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在长安成亲。 呼韩邪单于得到这样一个年轻美貌的妻子,高兴和感激的心情是不用说的了。 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向汉元帝谢恩的时候,汉元帝看到昭君又美丽又大方,多少有点舍不得。他想把王昭君留下,可是已经晚了。 传说汉元帝回到内宫,越想越懊恼。他再叫人从宫女的画像中拿出昭君的像来看。模样虽有点像,但完全没有昭君本人那样可爱。 原来宫女进宫后,一般都是见不到皇帝的,而是由画工画了像,送到皇帝那里去听候挑选。有个画工名叫毛延寿,给宫女画像的时候,宫女们送点礼物给他,他就画得美一点。王昭君不愿意送礼物,所以毛延寿没有把王昭君的美貌如实地画出来。 汉元帝一气之下,把毛延寿杀了。 王昭君在汉朝和匈奴官员的护送下,离开了长安。她骑着马,冒着刺骨的寒风,千里迢迢地到了匈奴,做了呼韩邪单于的阏氏。日子一久,她慢慢地也就生活惯了,和匈奴人相处得很好。匈奴人都喜欢她,尊敬她。 王昭君远离自己的家乡,长期定居在匈奴。她劝呼韩邪单于不要去发动战争,还把中原的文化传给匈奴。打这以后,匈奴和汉朝和睦相处,有六十多年没有发生战争。 王昭君离开长安没有多久,汉元帝死去,他的儿子刘骜(音ào)即位,就是汉成帝。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3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屈原发米_600字
"屈原发米:悯人为小爱,悯国为大爱 【出处】《史记・屈原贾生列传》。 【释义】屈原把自家的大米送给贫苦的百姓。 【历史典故】 诗人屈原在幼年时期就有悲天悯人的情怀。当时正逢连年饥荒,屈原家乡的百姓们吃不饱、穿不暖,时有沿街乞讨、啃树皮、食埃土者,幼小的屈原见之不禁伤心落泪。 一天,屈原家门前的大石头缝里突然流出了雪白的大米,百姓们见状,纷纷拿来碗瓢、布袋接米,将米背回了家。 不久,屈原的父亲便发现家中粮仓中的大米越来越少,他很是奇怪。 有一天夜里,他发现屈原正从粮仓里往外背米,便将屈原叫住,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屈原把家里的米灌进了石缝里。 父亲没有责备屈原,只是对他说:“咱家的米救不了多少穷人,如果你长大后做官,把楚国管理好,天下的穷人不就有饭吃了吗?” 自此屈原勤奋治学,成人后楚王得知他很有才能,便召他为官,管理国家大事。他为国、为民尽心尽力,被后世之人称颂,真正做到了由小善转为大善。 【成长心语】 屈原的悲天悯人情怀早已流传千古。他自幼怜悯他人,此乃小爱,乃人之常情的爱;而他后来的爱国情怀,乃大爱。孟子曾经说:“存其心,养其性。”意思是保存赤子之心,修养善良之性。我们生来便有一颗赤子之心,不沾俗尘,不染污土。佛语云:“爱出者爱返,福往者福来。”为他人奉献善心,为社会造福祉,他人和社会必定会以善回报于你。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35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五公子抢位_2000字
"齐桓公本来是个很能干的人,不但把齐国治理得挺不错,还能帮助别的诸侯。可是他也犯了古时候王公贵族媳妇儿太多的毛病。他娶了十几个太太,生了十几个儿子。其中比较有势力的有五个,就是公子无亏、公子元、公子昭、公子潘、公子商人。他们都不是“一奶同胞”,没有一个是齐桓公的正夫人生的。每个公子的母亲都要求丈夫立她的儿子为太子。老头子为了讨好,也就迷里迷糊地瞎敷衍着。不过在这许多太太当中,卫姬伺候他最长久,再就她的儿子无亏是长子,齐桓公就答应卫姬立无亏为太子。从前他跟管仲提到这件事,说:“论岁数,无亏最大;论能力,昭儿最强。”管仲说过:既然全不是正夫人生的,不妨把君位传给最有才能的一位。要打算保住霸业,更非有个贤明的国君不可。因此,在葵丘开会的时候,齐桓公和管仲当面托付宋襄公帮助公子昭,将来立他做国君。公子昭就这么做了太子。可是齐桓公最心爱的三个臣下,叫作竖刁、易牙、开方的,都不向着公子昭。竖刁和易牙帮着长子无亏。开方和公子潘交好。公子元和公子商人连成一党。剩下的几个公子都觉得自个儿势力小,倒也不去瞎争。不过这五个公子已经够瞧的了。“清官难断家务事”,连管仲也没法儿办。他临死的时候(公元前645年),就劝过齐桓公别跟竖刁、易牙、开方这三个人接近,省得他们利用公子来扰乱齐国。 齐桓公可真喜爱他们三个人,还在管仲面前替他们辩护,说:“先说易牙吧,他听见我说了一句‘可不知道人肉是什么滋味儿’,就把自己的孩子杀了,煮了给我吃。他这样爱我不是过于爱自己的骨肉吗?竖刁为了要伺候我,自愿地受了宫刑。他爱我不是过于爱他自己的身子吗?卫公子开方[卫懿公的儿子]连太子的地位也不要,来伺候我,父母死了也不回去。他爱我不是过于爱他自己的父母吗?他们这份忠心可真难得。你怎么叫我不理他们呐?”管仲说:“爱儿子、爱身子、爱父母都是天性。他们连自己的骨肉也忍心杀害,自己的身子也不爱惜,自己的父母也不尊敬,还能爱别人吗?他们亲近主公是另有贪图的。请主公听我最后的一句话,这种人万万近不得!”他又叹了一口气,说:“唉!可惜宁戚死了。” 管仲死了以后,隰朋、鲍叔牙也都接连着死了。齐桓公是个能人,可是全仗着管仲做他的助手,发挥了他的长处,干了一番事业。赶到管仲一死,好像短了一只胳膊。再说他又上了年纪,就慢慢地懒起来了,把国家大事全交给了竖刁、易牙、开方三个人去瞧着办,自己就好像躺在火炉旁边的老猫似地伸伸懒腰,打打哈欠,迷迷糊糊地连叫也懒得叫一声了。 公元前643年,七十三岁的霸主齐桓公害了重病。竖刁、易牙、公子无亏、卫姬这一批人抓住时机,派武士把守宫门,就说国君要清净,不许任何人进宫问安。过了三天,竖刁、易牙把伺候病人的底下人,不论男女,一概轰走。卧室的四周完全关结实了,就留着一个很大的“狗洞”。每到夜里派个小丫头钻进去探听探听生死信儿。平时不许有人出入,就让齐桓公一个人躺着。齐桓公叫这个喊那个,没有人答应。这时候他跟外边完全隔离了。他只好瞧着“狗洞”,他的指望全在这儿了。就是一只狗、一只猫、一只耗子,多少也能叫他有点安慰。可是整个屋子静得比死还可怕。他楞楞磕磕地瞧着“狗洞”,那“狗洞”也楞楞磕磕地瞧着他。他瞧得头晕眼花,就闭上眼睛,休息一会儿。他正闭着眼休息,忽然打“狗洞”里钻进一个宫女来。齐桓公一愣,问她:“你是谁?”她说:“我是主公的小丫头晏蛾!”齐桓公睁开眼睛仔细一瞧,说:“哦!原来是你。我肚子饿得慌,你去给我弄点稀粥来。”晏蛾说:“哪儿有稀粥哇!”齐桓公说:“热水也行,我正渴着呐!”她说:“没法儿拿来。”齐桓公说:“为什么?”她说:“竖刁、易牙造**,叫武士们把守宫门,内外不通信儿。我冒充探听主公生死的人,才混了进来。”齐桓公说:“公子昭在哪儿呐?”晏蛾说:“给他们挡在外头,不许进宫。”齐桓公流着眼泪,叹着气,说:“天哪,天哪!我小白就这么死去吗?”接着吐了几口血。晏蛾不住地替他揉胸口。齐桓公哆里哆嗦地握着她的手,说:“我有这么多的女人,这么多的儿子,可没有一个在我眼前,只有你一个人来送终。我真没有脸,平时没好好地待你。唉,晏蛾!我可后悔了!我有什么脸去见管仲呐!”他说着,叹着气,还哭着,气喘喘地瞧着晏蛾。晏蛾说:“主公有什么话尽避说吧!”他挣扎着说:“晏蛾……你……你……能不能通知公子昭,叫他赶快逃到宋国去。”晏蛾明明知道办不到,可是为了安慰病人,就显出挺有把握似的口气,说:“好吧,您放心,休养休养要紧!”齐桓公用袖子挡住自己的脸,只是唉声叹气。晏蛾一只手托住他的脖子,一只手揉着他的心口,直到齐桓公睡熟了。晏蛾刚想把他放下去,才知道他已经没有气儿了。 她赶快钻出“狗洞”,往外一跑,不料迎头撞见了竖刁。她避也没法儿避,就跑上一步,禀告说:“他死了!”竖刁哼了一声,说:“知道了,去吧!”竖刁跟易牙商量,先不把消息传出去。他们只通知卫姬,一面立公子无亏为国君,一面发兵去包围东宫,捉拿公子昭。万没想到公子昭早已得到了信儿,逃去了。另一面,公子元、公子番、公子商人跟着开方,带领着自己的家丁饱打竖刁、易牙和公子无亏。四个孝子只顾争夺君位,害得老头子的尸首搁了六十七天,还没落棺材。尸体一烂,那些大尾巴蛆爬到宫门外,那股子臭味就别提了。齐国有两个老大臣,一个叫高虎,一个叫国懿仲,他们说:“立长子为国君是名正言顺的。”他们就请出公子无亏做了丧主,先办丧事。其他三个公子一瞧齐国最有势力的两个大臣出来主持,倒也不敢相争,大家散了武士,穿了孝服,共同跟着公子无亏办了丧事。一场内乱满想打这儿就算消停了。没想到公子昭跑到宋国,请宋襄公作主。宋襄公一来受了齐桓公和管仲的托付,二来他也想趁着这个机会去联络诸侯,扩张势力,接着齐桓公作个霸主,就答应了公子昭,准备会合诸侯立公子昭为齐国的国君。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4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韦编三绝_550字
"出处:《史记.孔子世家》孔子晚而喜《易》,……读《易》韦编三绝。曰:“假我数年,若是,我于《易》则彬彬矣。” 释义:“韦”是熟牛皮;“韦编”指用牛皮绳编连起来的竹简书。“三”是概数,表示多次;“绝”是断的意思。孔子为读《易》而翻断了多次牛皮带子的简。后人用“韦编三绝”这个成语加以概括。用来形容读书刻苦勤奋。 故事:春秋时的书,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,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,称为竹“简”,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。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,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,多则几十个,少则八九个。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,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能阅读。像《易》这样的书,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,因此有相当的重量。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,把《易》全部读了一遍,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。不久又读第二遍,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。接着,他又读第三遍,对其中的精神、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。在这以后,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,又为了给弟子讲解,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。这样读夹读去,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,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。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,孔子还谦虚他说:“假如让我多活几年,我就可以完全掌握《易》的文与质了。”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16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明惠帝与明成祖之争_1200字
"公元1398年,71岁的明太祖朱元璋病死,在位30年。由于太子朱标早逝,皇位传给了朱标之子――22岁的皇太孙朱允�,是为明惠帝,年号建文,又称建文帝。建文帝与他父亲朱标,都是忠厚长者,甚得人心,但他又是文弱之人,二十多位分散各地拥兵自重的皇叔,根本不把他看在眼里。其中是燕王朱棣,不久即发动“靖难之役”,从北京南下夺取政权。战争打了三年之久,到了1402年六月,朱棣终于攻下南京。 朱棣是朱标同母弟,马皇后所生。他身材魁梧,天资聪颖,武艺高强,屡立战功,受封燕王,镇守北京。当父亲朱元璋死时,他回南京奔丧,建文帝听取大臣齐泰的建议,出于京城安全,不许各地藩王入城,朱棣怀恨在心,准备谋反夺权。建文帝登基后,听取大臣黄子澄的建议,打算削藩,朱棣一面装疯,一面积蓄力量,终于以诛杀奸臣齐泰、黄子澄为号召,发动“靖难之役”。靖难之役打得很艰苦,历时三年,经过白沟河之战、济南之战、滹沱河之战等,朱棣才“靖难”成功,于1402年登基,是为明成祖,年号永乐,又称永乐帝。永乐19年即1421年,明成祖迁都北京。 由于朱棣以“靖难”为名,最终夺取皇位,当然很多旧臣不服,朱棣唯有以“杀”震慑,凡是不服的,统统杀之。于是,成百上千的无辜者被推上刑场。也真有不怕死的人。朱棣要大臣方孝儒起草即位诏书,方孝儒坚决不肯,掷笔于地,边哭边骂:“死即死耳,诏不可草!”朱棣说,你不怕死,难道不怕诛九族?方说:“十族又奈我何!”朱棣大怒,命人用刀割开他的口,一直割到两耳,然后,碎尸于聚宝门外,其十族873人被诛杀。还有兵部尚书铁铉,死守济南被浮,宁死不肯面对朱棣。朱棣命人割去他的耳朵鼻子,又命人把他的肉烧熟,仍不屈;最后,朱棣将其凌迟碎剐,将其尸投入油锅,炸成焦炭。不服统治甚至采取谋杀手段的,下场一样,御史大夫景清谋刺成祖未遂,被杀,灭九族,株连乡人无数,称为“瓜蔓抄”。为巩固地位,加强统治,朱棣除锦衣卫,另立东厂,用太监提督,东厂同样是从事特务活动,地位则在锦衣卫之上。 由于明成祖在位的20余年中,在治理国家方面作出积极贡献,国力大增,如《永乐大典》,就是在永乐年间命解缙等人编纂而成;此外,三保太监郑和从永乐三年即1405年起,多次率领庞大的舰队下西洋,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、文化交流。由于有这些政绩,明成祖残酷的一面便得以原谅,而宁死不屈的方孝儒、铁铉等,似成了阻挡历史潮流前进的愚忠之臣! 公元1424年,蒙古部落阿鲁台侵扰大同、开元,明成祖亲征,不见敌而还,旧历七月,在榆木川(今内蒙多伦)病逝,享年64岁。八月,皇太子朱高炽即位,是为明仁宗,年号洪熙。明仁宗即位时已46岁,次年旧历五月即病死,属有福无法享。27岁的皇太子朱瞻基即位,是为明宣宗,年号宣德。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4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鸿门宴_2000字
"项羽接受了章邯投降之后,想趁着秦国混乱,赶快打到咸阳去。 大军到了新安(今河南新安)投降的秦兵纷纷议论说:“咱们的家都在关中,现在打进关去,受灾难的还是我们自己。要是打不进去,楚军把我们带到东边去,我们的一家老小也会被秦朝杀光。怎么办?” 部将听到这些议论,去报告项羽。项羽怕管不住秦国的降兵,就起了杀心,除了章邯和两个降将之外,一夜之间,竟把二十多万秦兵全部活活地埋在大坑里。打那以后,项羽的残暴可就出了名。 项羽的大军到了函谷关,瞧见关上有兵守着,不让进去。守关的将士说:“我们是奉沛公的命令,不论哪一路军队,都不准进关。” 项羽这一气非同小可,命令将士猛攻函谷关。刘邦兵力少,不消多大功夫,项羽就打进了关。大军接着往前走,一直到了新丰、鸿门(今陕西临潼东北),驻扎下来。 刘邦手下有个将官曹无伤,想投靠项羽,偷偷地派人到项羽那儿去密告,说:“这次沛公进入咸阳,是想在关中做王。” 项羽听了,气得瞪着眼直骂刘邦不讲理。 项羽的谋士范增对项羽说:“刘邦这次进咸阳,不贪图财货和美女,他的野心可不小哩。现在不消灭他,将来后患无穷。” 项羽下决心要把刘邦的兵力消灭。那时候,项羽的兵马四十万,驻扎在鸿门;刘邦的兵马只有十万,驻扎在灞上。双方相隔只有四十里地,兵力悬殊。刘邦的处境十分危险。 项羽的叔父项伯是张良的老朋友,张良曾经救过他的命。项伯怕仗一打起来,张良会陪着刘邦遭难,就连夜骑着快马到灞上去找张良,劝张良逃走。 张良不愿离开刘邦,却把项伯带来的消息告诉了刘邦。刘邦请张良陪同,会见项伯,再三辩白自己没有反对项羽的意思,请项伯帮忙在项羽面前说句好话。 项伯答应了,并且叮嘱刘邦亲自到项羽那边去赔礼。 第二天一清早,刘邦带着张良、樊哙和一百多个随从,到了鸿门拜见项羽。刘邦说:“我跟将军同心协力攻打秦国,将军在河北,我在河南。我自己也没有想到能够先进了关。今天在这儿和将军相见,真是件令人高兴的事。哪儿知道有人在您面前挑拨,叫您生了气,这实在太不幸了。” 项羽见刘邦低声下气向他说话,满肚子气都消了。他老老实实地说:“这都是你的部下曹无伤来说的。要不然,我也不会这样。” 当天,项羽就留刘邦在军营喝酒,还请范增、项伯、张良作陪。 酒席上,范增一再向项羽使眼色,并且举起他身上佩带的玉�(音jué,古代一种佩带用的玉器),要项羽下决心,趁机把刘邦杀掉。可是项羽只当没看见。 范增看项羽不忍心下手,就借个因由走出营门,找到项羽的堂兄弟项庄说:“咱们大王(指项羽)心肠太软,你进去给他们敬酒,瞧个方便,把刘邦杀了算了。” 项庄进去敬了酒,说:“军营里没有什么娱乐,请让我舞剑助助兴吧。”说着,就拔出剑舞起来,舞着舞着,慢慢舞到刘邦面前来了。 项伯看出项庄舞剑的用意是想杀刘邦,说:“咱们两人来对舞吧。”说着,也拔剑起舞。他一面舞剑,一面老把身子护住刘邦,使项庄刺不到刘邦。 张良一看形势十分紧张,也向项羽告个便儿,离开酒席,走到营门外找樊哙。樊哙连忙上前问:“怎么样了?” 张良说:“情况十分危急,现在项庄正在舞剑,看来他们要对沛公下手了。” 樊哙跳了起来说:“要死死在一起。”他右手提着剑,左手抱着盾牌,直往军门冲去。卫士们想拦住他。樊哙拿盾牌一顶,就把卫士撞倒在地上。他拉开帐幕,闯了进去,气呼呼地望着项羽,头发像要往上直竖起来,眼睛瞪得大大的,连眼角都要裂开了。 项羽十分吃惊,按着剑问:“这是什么人,到这儿干么?” 张良已经跟了进来,替他回答说:“这是替沛公驾车的樊哙。” 项羽说:“好一个壮士!”接着,就吩咐侍从的兵士赏他一杯酒,一只猪腿。 樊哙一边喝酒,一边气愤地说:“当初,怀王跟将士们约定,谁先进关,谁就封王。现在沛公进了关,可并没有做王。他封了库房,关了宫室,把军队驻在灞上,天天等将军来。像这样劳苦功高,没受到什么赏赐,将军反倒想杀害他。这是在走秦王的老路呀,我倒替将军担心哩。” 项羽听了,没话可以回答,只说:“坐吧。”樊哙就挨着张良身边坐下了。 过了一会,刘邦起来上厕所,张良和樊哙也跟了出来。刘邦留下一些礼物,交给张良,要张良向项羽告别,自己带着樊哙从小道跑回灞上去了。 刘邦走了好一会,张良才进去向项羽说:“沛公酒量小,刚才喝醉了酒先回去了。叫我奉上白璧一双,献给将军;玉斗一对,送给亚父(“亚父”原是项羽对范增的尊称)。” 项羽接过白璧,放在座席上。范增却非常生气,把玉斗摔在地上,拔出剑来,砸得粉碎,说:“唉!真是没用的小子,没法替他出主意。将来夺取天下的,一定是刘邦,我们等着做俘虏就是了。” 一场剑拔弩张的宴会,终算暂时缓和了下来。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20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战国七雄_1500字
"战国(前403年-前221年)是我国继东周列国以来的又一个诸侯割据的时代。其与春秋在历史上并无明了的界线,只是依照今天的习惯,以“三家分晋”(前403年)为起始标记,到前二二一年秦统一六国这一段时间称为战国时期到了战国时期,中国的场面已发生了变化:其中,诸多中小诸侯国家已被兼并,余下的秦、楚、燕、韩、赵、魏、齐七国成为战国时期的主要诸侯国家,它们平日被后人称为“战国七雄”。 秦 秦国在春秋末期是气力较弱的国家之一,所以秦统治者一直力求改变这种场面。前三六一年,秦孝公命令求贤,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,自此,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。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组织民户、嘉奖战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革新,使秦国国富民强,成为战国第一大国。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,至秦惠王即位,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,而他所设立的新法却普遍被秦人接受,成为今后秦国政策的底子。就在商鞅变法的同年,秦国灭蜀,至此,秦国北有上郡,南有巴蜀,东有黄河与函谷关,地势宜首难攻故而被称为“天府雄国”。加之商鞅变法所创造的经济政治前提,使之完全具备了统一天下的前提。 韩 韩原为晋国韩氏家族,在“三家分晋”之后才成为独立的诸侯国家。它东临魏国,西靠函谷关,占据军事要道,故而连年争战不停。公元前三五八年,韩昭侯使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,执行苛刻政治,使韩的国力临时获得增强,但没过多久便又陷入衰落。所以韩国也六国中是最早被秦祛除的国家。 魏 魏国与韩国相同,也是由晋割裂出的国家之一,而且在三个国家之中实力较强,加之魏文侯时的“李悝变法”,使其在政治、经济、军事上很快强盛起来。前三四四年,魏惠王将国都从安邑迁到大梁(今河南开封),从而使魏国达到鼎盛时期。前三五四年,魏国出兵攻打赵国,齐国派援军援赵,击败赵国。后来,齐国以田忌为上将、孙膑为智囊以“增兵减灶”之计在马陵之战中彻底击败了魏国,使魏国从此一蹶不振,再无精力与其他六国交战,直至其被秦国死亡。 赵 赵国是“三家分晋”所形成的第三个国家,它都于邯郸,与齐、燕相临。战国后期,赵国因有名相蔺相如、上将廉颇等大臣忠心为国,使赵国颇为强盛。而有关廉颇、蔺相如二人“完璧归赵”和“负荆请罪”的故事也被后人传为美谈。在廉颇、蔺相如辅佐的十年中,强秦一直未敢对赵国用兵,直至前二六零年,秦上将白起用离间计使赵王弃用廉颇而用赵括为将,才于长平击败赵军,杀其士卒达四十万。使秦以此为契机,逐步祛除六国,统一全国。 燕 燕国原是北方的一个小柄,因其远离华夏,使之得以相对安宁,并无太多战事。所以春秋末期燕国已成为北方的大国。至燕太子丹的时代,太子因见秦国强盛,迟早会对燕国的统治不利,于是谴刺客荆轲刺杀秦王,不料,荆轲被秦王斩于殿上。太子丹谋杀未果,反而使秦王对燕深恨不已,秦王赢政于前二二六年功下燕都蓟(今北京)了,祛除了燕国。 齐 齐国是六国中比较强盛的国家,因其远离秦国,故而一直未与秦国有正面冲突。前三一四年,齐宣王趁燕国内乱之际,发兵攻占了蓟城,但在燕国人民猛烈的抵抗下,不得不又退兵回国。而燕昭王为报一箭之仇,任乐毅为上将,团结三晋、秦、楚等国大肆伐齐,联军只用半年时间便攻占了齐国除莒和即墨两城外的大部分领土,几乎亡国。今后,齐国上将田单以此两城为底子,以少胜多,大败燕军于城下,才使齐国免遭亡国之祸。但在这五年的战争中,齐国损失惨重,而使其强国职位一直未获得恢复。 战国时期虽连年征战,但这丝毫未影响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。此间,中国古代思想文化达到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个高峰,其中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;老子、庄子、列子为代表的道家;韩非为代表的法家;墨子为代表的墨家等理论最为后人推崇。这些学派的呈现使战国的思想界出现出“百花齐放,百家争鸣”的情形,而这些理论不但对那时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,并且其深远影响一直传播至今,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不可消逝的一页。 鲍元前二三零年,秦王赢政开始了他统一天下的征程,在九年的时间里,秦先后祛除韩、赵、魏、楚、燕、齐六国,并于前二二一年统一了天下。至此,中国长达近六百年的割裂场面才得以结束,秦王朝的统治正式开始。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13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黄帝战蚩尤_1200字
"大约在四千多年以前,我国黄河、长江流域一带住着许多氏族和部落。黄帝是传说中最有名的一个部落首领。 以黄帝为首领的部落,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的姬水附近,后来搬到涿鹿(今河北省涿鹿、怀来一带),开始发展畜牧业和农业,定居下来。 跟黄帝同时的另一个部落首领叫做炎帝,最早住在我国西北方姜水附近。据说跟黄帝族是近亲。炎帝族渐渐衰落,而黄帝族正在兴盛起来。 这时候,有一个九黎族的首领名叫蚩尤(音chīyōu),十分强悍。传说蚩尤有八十一个兄弟,他们全是猛兽的身体,铜头铁额,吃的是沙石,凶猛无比。他们还制造刀戟弓弩各种各样的兵器,常常带领他的部落,侵掠别的部落。 有一次,蚩尤侵占了炎帝的地方,炎帝起兵抵抗,但他不是蚩尤的对手,被蚩尤杀得一败涂地。炎帝没法子,逃到涿鹿请求黄帝帮助。黄帝早就想除去这个各部落的祸害,就联合各部落,准备人马,在涿鹿的田野上和蚩尤展开一场大决战。 关于这次大战,有许多神话式的传说。据说黄帝平时驯养了熊、罴(音pí)、貔(音pí)、貅(音xiū)、�(音chū)、虎六种野兽,在打仗的时候,就把这些猛兽放出来助战(有人认为,传说中的六种野兽实际上是以野兽命名的六个氏族)。蚩尤的兵士虽然凶猛,但是遇到黄帝的军队,加上这一群猛虎凶兽,也抵挡不住,纷纷败逃。 黄帝带领兵士乘胜追杀,忽然天昏地黑,浓雾迷漫,狂风大作,雷电交加,使黄帝的兵士无法追赶。原来蚩尤请来了“风伯雨师”助战。黄帝也不甘示弱,请天女帮助,驱散了风雨。一刹那之间,风止雨停,晴空万里,终于把蚩尤打败了。也有一种传说,说是蚩尤用妖术制造了一场大雾,使黄帝的兵士迷失了方向。黄帝用“指南车”来指引,带领兵士,依着蚩尤逃跑的方向追击,结果把蚩尤捉住杀了。这些神话反映这场战争是非常激烈的。 各部落看到黄帝打败了蚩尤,都挺高兴。黄帝受到了许多部落的拥护。但是,炎帝族和黄帝族也发生了冲突,双方在阪泉(今河北涿鹿县东南)地方打了一仗,炎帝失败。从此,黄帝成了中原地区的部落联盟首领。 传说中的黄帝时代,有许多发明创造,像造宫室、造车、造船、制作五色衣裳,等等,这些当然不会是一个人发明的,但是后来的人都把它记在黄帝帐上了。 传说黄帝有个妻子名叫缧(音léi)祖,亲自参加劳动。本来,蚕只有野生的,人们还不知道蚕的用处,缧祖教妇女养蚕、缫丝、织帛。打那时候起,就有了丝和帛了。 黄帝还有一个史官仓颉(音cāngjié),创制过古代文字。我们没有见到过那个时期的文字,也没法查考了。 中国古代的传说都十分推崇黄帝,后代的人都认为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,自己是黄帝的子孙。因为炎帝族和黄帝族原来是近亲,后来又融合在一起,所以我们也常常把自己称为炎黄子孙。为了纪念这位传说中的共同祖先,后代的人还在现在陕西黄陵县北面的桥山上造了一座“黄帝陵”。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14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贾人渡河_750字
"现代人看来,“商”和“贾”的语意无大差别,都是贸易的意思;但在古时候,“商”和“贾”在经营方式上却有所不同,所谓少卖为“商”走卖为“贾”。从一个地方买进,到另一个地方卖出,用这种方式做生意的人叫贾人。 从前有个贾人,在河南办了一批货,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。船在河中顺风行驶,忽然浓云密布,狂风骤起,大雨倾盆,河水陡涨。贾人走出船仓查看货物,一股大浪袭向船头,把贾人拍落水中。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:“救命呀!”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,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。贾人看到渔夫,大声喊道:“快来救我,我给你一百两白银。”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,送进船仓,贾人换好了衣服,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,说:“拿去吧,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。” 渔夫不接银子,看着贾人说:“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,而不是十两。”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:“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,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?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,不少了。” 渔夫说:“事是这么回事,理却不是这个理。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,我也会救你一命,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,我希望你不要失信。” 贾人摇摇头,踱进船仓,不再理会渔夫,渔夫长长叹口气,回到渔船。 一年后,贾人又办了批货,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。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。贾人说:“我给了你十两银子,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,做点小生意,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?” 渔夫来不及答话,贾人的船触上礁石,船仓进水,船渐渐下沉。贾人急得团团转,大声对渔夫说:“快来救我,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,保证不失信。”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,回头不紧不慢地说:“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,我不要你的银子,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。” 很快,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。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10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
2022-02-21
历史典故:不识车轭_450字
"车轭是驾车时套在牲口脖颈上的一种木制驾具,略微弯曲有点像个“人”字形。 一天,一个郑国人走在路上捡到一个车轭。因为他从未套过牲口驾车,所以不认识这是个什么东西。回家后,他拿着车轭去问邻居说:“这是个什么东西?” 邻居告诉他说:“这是车轭。” 虽然这个郑国人知道了自己手里拿的这根弯木棒叫作“车轭”,但毕竟印象不深,他并没把这件事放在心上。第二天,这个人又在路上捡到一个车轭,他又拿去问邻居,邻居回答说:“这是车轭。” 谁知这个郑国人听了以后,竟大怒。他说道:“先前那个东西,你说是车轭,现在这一个,你又说是车轭,路上哪来这么多的车轭呢?我看这分明是你在骗我,你不是个好东西。”他说着、骂着,竟然抓起邻居的衣领同他打起架来。 一个人遇到了疑难事情,往往要请教别人。可是这个郑国人,既想请教别人,又不虚心,还要怀疑别人。他不知道自己的愚昧无知,却怀疑别人在欺骗自己。如此自以为是而又蛮横无理的人,真是愚蠢可笑。" 中学生写作指导、写作素材、优秀作文以及有奖活动尽在“作文网”微信公众号
2022年02月21日
6 阅读
0 评论
0 点赞